游泳往事
一、 小学四年级时学会游泳——“狗刨”
家乡是有名的“北方江南”,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好水。双洎河的两条支流在此地汇集后流向东南;更重要的是,在这一带有许多由地下泉涌造就的小溪和池塘。
清凌凌的河水、泉水,冬暖夏凉,使得世世代代的居民们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犹如江南的锦绣风光:种植桑麻、蓝靛、蔬菜,修建小桥、水坝、水磨房、靛染坊,还有那河面上的打渔小船、池塘边的垂钓者,河岸边一排排郁郁葱葱的垂杨柳……
到了夏天,河、溪以及池塘,就成了半大男孩子们的“乐园”——游泳,我们叫做“凫水——洑水”(【注】音fushui)嬉戏的好地方。
小学四年级的时候,我第一次跟随会“洑水”的小伙伴下水,在不过半身深的河水里,学着同伴的样子、随着湍流的河水顺流而下,不过几次就学会了游泳——“狗刨”。
上学期间,学校、老师是不让学生午间游泳的。因此,下午上课之前要进行检查:方法是在手臂上划一下,如果出现白色的印迹,就证明游泳啦,挨批!为了蒙混过关,我们想了个法子:游泳上岸后,将手臂使劲搓一遍,这样再划一下也不会出现白色的印迹。这个“小伎俩”挺灵的!
一次,下午上课迟到了。被老师训了一顿,说我是“大错不犯,小错不断。”其实,老师早就知道我们的“小伎俩”啦!
二、 大学里有50mx50m游泳池
1957年考入天津大学。大学的体育课多样且正规,除了田径项目之外,冬天有滑冰,夏天有游泳。
来年夏天,一年级的下学期,就上游泳课了。由此开始,接受比较正规的游泳训练。当然,开始学习的是蛙泳。
通常,游泳池大都建造标准游泳池,即25mX50m的游泳池。但是天津大学却有一个50mX50m,正好是标准游泳池两倍的游泳池。据说,再当时的全国高校中是唯一的。这就为全体师生员工提供了便利的游泳的条件。
同班有一位姓纪的同学,青岛人,校田径运动队成员。游泳也特别棒。因此,他就成为我游泳的课外辅导员和游泳伙伴。
记得有一次,天气不好,乌云密布,似要下大雨。二人去游泳池,本来游泳池要关门啦,经我们央求,管理员才放我们进去。偌大一个游泳池里就我们两个人在游泳,忽然,磅礴大雨下来,二人兴致更高,在大雨中畅游,连游泳池的管理员都被我们这两个憨小子给感动了。
三、 一年有将近有7个月游泳
1962年,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北京机械学院任教。
那个年代,在北京的大学里,有游泳池的为数不多。学院领导颇有志气,自筹资金建了一个25mX50m的游泳池。为了少花钱,池面没有铺瓷砖,更衣室则是搭建的棚子。这件事,得受到师生们的赞扬。
学院的体育教研室老师可不简单,个个都曾是运动场上的佼佼者。他们后来从事体育教学,也都有各自的“招数”。例如:一位兼任学院篮球队教练的老师,在他的教练指导下,机械学院男篮于1963-64年度获得北京高校男篮冠军。真了不起!传说,在决赛时,这位教练专注得忘记手上点着的香烟,直到把手指烫伤了还不知道。确实如此!
说到游泳,必须说说体育教研室有位姓胡的老师,我们私下称他“洞庭湖”(和他的名字有关),当面叫他“老胡”。国家级游泳裁判,当然也是游泳教练。他的四个子女都是游泳运动员,有国家队的,也有北京队的。我们看到过他在学院游泳池训练他的小儿子的情景:在训练爬泳或仰泳的划水能力时,把双脚捆上,扔到水里,游2000米才能上岸。有时小儿子累得直掉眼泪。“洞庭湖”毫不在意。
虽然老胡训练儿子很严厉,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游泳爱好的同事们却和蔼可亲。我们向他请教,他总是很耐心,还亲自下水演示。别看老胡体态肥胖,但一到水里灵活的很,像一条海豚。在机械学院,不论大学生,还是教工,乃至家属子弟,游泳水平普遍较高,有游泳池是先决条件,有高人指导、示范也是重要原因。
文革期间的夏天,游泳池是我们这些游泳爱好者消磨时日最好的地方,大家在一起互相观摩、切磋技艺;有时组织25米(游泳池横向)接力比赛,分成两队,不论姿势。热闹且刺激,不亦乐乎!那时候年轻,爬泳25米可以一口气到底。
学院在北京东郊,到“北京工人体育场”,坐公交两站路。
作为工人体育场近邻的大学,有许多好处,例如:有什么足球赛、运动会等赛事,往往请机械学院的学生去现场“服务”,因此,我们就可以“借光”进入现场观看。
我也“借光”去看过几场比赛和团体操预演,但是,最重要的是工人体育场的室内游泳池。
学院的游泳池是露天的,每年6月1日到8月31日开放。
到了冬天,北京暖气供热的期间,即11月15日到来年3月15日,工人体育馆的室内游泳池也对外开放。那是真正的标准游泳池,循环水,水温、室温都符合标准要求。每当星期六晚上学院的许多同事都会在那里见面。更由于在北京冬季对外开放的游泳池寥寥,因此在那里也经常遇到一些“名人”,不过,各自游各自的,平平常常。
这样,每年有六、七个月可以游泳。在那个年代是不可多得的。
游泳池有跳台,高度分别是10米、7米、5米。一次,我壮着胆子上到5米,往下一看,哎呀,怎么这么高!?有些发怵。但是,有规矩,上了跳台就要跳下去,不许爬下来。一狠心,一咬牙,跳了个“冰棍”下去,这是最最初级的姿势啦,但是就在入水的一刹那,觉得腰部受到了强烈的冲击。从此以后,就和“跳水”拜拜啦。
大冬天,晚上从游泳池出来,有点“饥寒交迫”感觉。回到学院门口,那里有一个用席子搭建的棚子,卖混沌,不收粮票。来上一碗热乎乎的馄饨,全身立马暖和起来。那个年代,粮食定量,像我这样的大小伙,总感到粮票不够用的,好在大街上有不要粮票的小吃,算是一种补偿的路子吧。
四、 游在各地
1、 颐和园昆明湖 1967年夏天,女友(就是后来的爱人、现在的老伴)来京看我,一起来的还有一位她的同学。我陪她们到颐和园游玩。
在昆明湖划船时,她们让我下水游泳。我当然欣然答应(早有准备)。
我在北京多年,也多次去颐和园,但是下昆明湖游泳这还是第一次。
当时,颐和园内的游人很少,在昆明湖里游泳的大概就我一个。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女友和她同学面前“表演”。畅游了一阵子后上船,得到了一颗糖果的奖励。
2、汉中褒惠渠 1969年年末,学院一举“战备搬迁”到陕西汉中。来年,在河东店开始“干打垒”建新校。
河东店与褒姒的故乡“褒城”隔汉水相望。现在“褒城”易名为: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褒姒村。
当时北大分校就建在褒城以北的半山坡上。
汉中有名的水利工程“三渠”之一“褒惠渠”就流经河东店。水流清澈湍急。
夏日,这就是我们这些“三线建设者”们游泳的好去处。
由于水流急,一般只能顺流而下,游过一段后上岸,走回出发地,而后再下水。这样游下去,走回来,也挺好。
我曾经试着用速度最快的爬泳逆流往上游,用了最大的气力划水也僵持不了几秒钟,不得不顺流而下。
3、在西安 1972年初春,形势突变,学校继续搬迁到西安,与陕西工业大学合并为“陕西机械学院”,现在叫“西安理工大学”。也就是“北京机械学院”进驻到“陕西工业大学”,找到了一个“新窝”。
校内有一个25mx 50m的游泳池,而且是循环水的。这对我们这些“游子们”算是一种慰藉吧。
夏日到来,游泳池里又是一派欢腾。
4、在青岛海滨浴场 1974年,我调动工作到郑州机械研究所,其前身也是战备搬迁出北京而过来的机械研究院。
次年夏天,我所在的“课题组”组长老李在上海患病,研究室派我去接替他的工作。顺便到山东东营“胜利油田”参加一次技术工作会议,然后从青岛出发去上海。
我第一次去上海,两眼一抹黑。正好在会上认识了上海的一位年轻同行,于是结伴从青岛乘船赴沪。
在青岛等待船票两天,于是二人到海滨浴场游了一次。依然是个“第一次”,第一次到大海里游泳,海浪中游泳与在游泳池里游泳大不一样,要顶住海浪游,开始不大适应。
若干年后,我在兴城海滨浴场游泳,海面上风平浪静,就好多啦。只是,傍晚,眼前茫茫大海一望无边,心中没谱,不敢往远处游。
5、在上海 课题工作组办公室设在上海工业大学。上海工大有一个25mx50m的游泳池,循环水。午间休息时,有兴趣的同事一起去游泳。上海机电设计研究院的一位工程师,已经50多岁了,他的蝶泳游得很棒,令人起敬。另一位同事,刚学游泳,每次总是让我帮他纠正姿势。我就跟他后面游,纠正他的泳姿。游泳也使得大家更加融洽。
大学时期,班上有许多南方同学都不会游泳,相反北方的同学会游泳的却比较多。问那些南方的同学,为什么不会游泳?他们回答说,没有游泳池。又问,南方的水那么丰富,怎么不下水游泳?答曰:有血吸虫病。
五、 欣慰的是外孙正在超越我
1、河医游泳池
2005年搬进新居。新居在医学院的大院里,临近大操场和游泳池。
游泳池是露天的,25mx50m。到我家不过几分钟的路程。
上世纪七十年代。有一年夏天,我从外地来郑探亲。已经进入七月份了,可是这个游泳池还没有开放。打听得知,要等到七月二十日才能开放。为何?因为720是伟人畅游长江的日子。
果然,待到七月二十日,游泳池里红旗飘扬,在领导讲话之后,正式开放。
进入新世纪,游泳池经过翻新改造,设备更新,用上循环水。每年从六月一日到八月三十一日开放。到了夏天,我游泳就十分便利。
2、教外孙游泳
2011年,外孙小学毕业。那年暑假开始学习游泳,我是当然的教练。
这孩子挺喜欢游泳,悟性也高,经过一个暑假的学习,基本上熟悉了水性,掌握蛙泳的基本技能。
经过三个暑期的学习,四种游泳姿势:蛙泳、爬泳、蝶泳、仰泳,基本掌握。
在教他学习游泳的过程中,一方面将过去在北京时“洞庭湖”教我们的各种要领全部用上;另方面,也促使我不断琢磨如何更通俗、更准确地让学习游泳的人尽快掌握要领。因此,也要读书学习,也要不断关注国内外游泳赛事,观察专业高手们的技术进步。
在游泳池,除了主要监护外孙的游泳,也经常给一些游泳初学者指点指点,有时还让外孙个他们做示范、演示。效果挺好。
几年过去了,外孙从一个身高一米二的少年长成身高一米九以上的大个子、大学生,游泳技能不断进步,尚有潜能有待释放。他正在逐步超过我的巅峰状态时的游泳水平。
后来者居上。
我感到十分欣慰。
【感言】
游泳,健身强体的一项很好的运动;
游泳,在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中,开阔视野,认识自己,磨练意志,清醒进退;
游泳,是一种修养,是一种修炼。
年近八旬,游泳往事,依然记忆犹新。有述说不尽的美好记忆。
2018年8月14日星期二
于树锦行空居